第(3/3)页 徐辉祖看向梅殷:“皇上的安排自有考量,我们配合去做就好,眼下最棘手的还是户籍制,我担心卫所制瓦解太快,导致兵源跟不上。” 梅殷笑着说:“依我看,募兵制是完全可行的,魏国公,你可莫要低估了新军之策的吸引力,何况各地都在大造英烈碑,尊崇英烈,杀敌报国,留名不朽,已成为无数人的信念,只要朝廷一句话,莫要说十万兵,怕是百万兵也能顷刻之间拉起!” “若真如此,军籍可破。” 徐辉祖肃然道。 梅殷从桌案上抽出了一份名单,看了看递给徐辉祖:“今年武举考试人数有些多啊,竟超出了六百,远超往年。” 徐辉祖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,要知道科举考试,动辄就是两千、三千,甚至更多,武举这点人还是太少了。 不过武举人数量的增加,也说明了朝廷这些年来尚武教育并没有因为大兴文教而落下,加上武举人出路增多,从上至下都推崇英烈,习武的基数也开始扩大。 现在武举一旦中式,往往需要前往边疆历练。 路远一点,没什么可畏惧的。 大明强大,何处不可为家? 梅殷与徐辉祖又开始商议武举事宜,礼部则忙碌着会试事宜。 与往年不同的是,建文十一年的会试题不再是礼部出,而是国子监博士各出部分题,组合成的考题。 考试的时间也作了改变,不再是九天时间,而是改为四天。 第一日,主考儒学经义,历史典籍。 第二日,主考数学计算,实用计算。 第三日,主考杂学一科与策论。 第四日,主考杂学一科与策论。 杂学科目由举人自选两科。 随着科考的简化,举人再也不需要带蜡烛进入贡院,也不需要在里面过夜,日出进考场,日落出考场,带两个窝窝就能熬过去。 新改制的科举得到了众多举人的欢迎,尤其是老举人,进贡院就感觉自己跟进囚牢一样,晚上还得听人磨牙打呼噜,休息都休息不好,第二天还得继续煎熬。 现在多好,考完回去还能好好吃顿,调整好状态明日再战,哪怕是没考上,至少没受罪。 在科举、武举有条不紊的筹备过程中,前往朝鲜市舶司的安全局薛夏终返回京师,带来了震惊朝野的消息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