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第二波法令一旦开始执行下去,真正可怕的阻挠力量,就会接踵而至,就会伸出魔爪。 这些阻挠力量,可不再是甘龙杜挚那样的瘙痒似的反抗了。 甘龙杜挚虽然反对变法,但至少是公开反抗,是在台面上明着来的。 与他们的对阵,勉强可看作君子之争。 与这样的敌人对阵并不可怕。 所以梁元也不想立即对他们做得太狠。 但除了甘龙杜挚,还有暗里反对变法的。 这些在台面下阴着来的敌人,就可怕多了。 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! 日后商鞅身死,正是因为没能及时清除暗中的敌人,导致秦孝公死后,自己随即被陷害被车裂而死。 梁元必须对付所有明里暗里的敌人。 因为秦始皇和项羽的焚书,包括六国的史书记录在内的很多诸子百家书籍,都是早早地就被毁掉了。 所以这个时期的历史,现代史书上记载得不怎么清楚。 所以,暗中的敌人到底是谁,到底有多少,除了赢虔等几个外,其他的,梁元也不怎么清楚。 他虽然也撒下不少密探侦伺,但世族老油条并非傻子,所以效果不尽理想。 这些日子以来,梁元考虑了不少。 公孙鞅的确是个不错的帮手,但他,还是有些过于自信轻敌了,更是不善于应付暗中的敌人。 这也是他日后为何在秦孝公死后,即被世族敌人害死的原因。 梁元需要一个更加目光如炬,更懂这个时代的帮手。 那便是此刻还未出仕的孙膑。 (其实孙膑并非本名,是他后来受庞涓陷害被施以膑刑后,后世取的名字,他本名知名度过低,本书为了表述方便,就用孙膑这个名字叫他了) 按照原来历史轨迹,孙膑将在齐国出仕,然后名垂千古。 田忌赛马,他让田忌以弱胜强,击败齐威王。 而他指挥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,即著名的围魏救赵和围魏救韩。 在这决定当时天下大势的两战中,孙膑以齐国弱旅对阵魏国武卒,连番大获全胜。 魏国武卒是当年的名将吴起在战国初年所建立,是实至名归的战国第一精锐,奠定了魏国在战国初年称霸百年的基础。 孙膑彻底摧毁了魏国的首霸地位,第二次让战国走势发生重大改变。 这些名传千古的杰作,无不体现着孙膑的无敌手段。 若有兵圣相助,何愁大事不济? 更何况如此人才,绝不能让他落入别国呀。 现在的孙膑还没有遭受庞涓迫害,正是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时候,找他不是正得其时? 不过,如今孙膑应该正在魏国鬼谷子门下隐居修学,又或者在魏国其他地方游学。 有了孙膑相助,他便可以将许多事情放心地分配给孙膑去完成。 而自己则不用再每日小心翼翼地去关注那些让人焦虑之事,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情,比如搞点什么新创造之类的。 而如果去找孙膑,现在就要出发去魏国了。 但梁元犹豫了。 因为他不知道会离开多久,毕竟这时的交通可没有现代那么便利,找孙膑也可能没那么顺利呀。 离开太久,这变法会成什么样? 梁元反复考虑着,但他很快释然了。 现在变法主体框架已经确定,就剩下督促执行了,其实执行这个东西,可以先拖一拖的。 所以留下公孙鞅在国内足以应付了。 他也相信,自己离开后,公孙鞅必定能够应付局面。 因为,商鞅变法本身不就是由他完成的么? 确定清楚了这一点,梁元终于下定了决心。 自己必须立即去找到孙膑出山帮忙。 变法是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,却不是颁布法令本身,而是彻底清除变法的敌人! 只要能够消灭变法之敌,变法之事自然畅通无阻! 消灭变法之敌,还是很用得着孙膑这种谋略超群,又善于打造军队和使用兵法的人。 以后秦国东出,也用得上孙膑。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,按照这个时间,孙膑即将收到庞涓的邀请去魏国面试了。 而这,其实是庞涓的阴谋。 孙膑将要被庞涓挖去膝盖成为废人。 所以来不及了,梁元想到这里,决定赶在这事发生以前收服孙膑。 第(2/3)页